行知中学是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科技教育作为我校科技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得到学校领导、师生的高度重视。作为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行知中学,我校的办学理念更加突出“科学意识”、“实践的精神”、“教学做合一”,并将这一切视为孕育学生创造精神的母体。基于这一优良传统,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坚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能力,积极创建宝山区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在大力推进科技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不仅重视将科技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而且突出科技教育的实践功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怀,学生科普教育普及率达100%,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达90%以上,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获得国际奖项和国家级、市、区级奖项超过千人,尤其在“机器人比赛”、“金钥匙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日科技之星”、“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等重大比赛中,我校学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连续三年,我校荣获“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贡献奖”,我校科技教育特色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重视,管理网络健全,保障有力
学校对科技教育非常重视,并将科技教育纳入到学校发展五年规划中同意整体推进,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形成了健全的科技教育管理网络,张步华校长、陆建国副校长、朱华教导处副主任、闫白洋科技总辅导员。机器人教研组负责人杨荣老师、创造发明教研组负责人傅炜旸老师、科技论文及科普教研组负责人闫白洋老师,科技教师队伍体系完善,包含了科技教育的四个主要部分,学校对科技教师分工明确,基本囊括了科技教育的所有分支,包括电子制作、头脑奥林匹克、金钥匙、机器人、化学白猫杯竞赛、物理实验竞赛、数学应用竞赛、地理气候酷派、社会科学、生物环境、创造发明、科普实践活动。学校把教师科技教育的实绩作为业务考核、职称评聘的依据之一,并有明确的奖励条例和措施,每年年底定期表彰奖励科技教育优秀教师和科技活动积极分子,健全的管理网络和奖励措施保证了我校科技教育稳步发展,领导、科技教师、学生之间已经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二、重视科技师资建设、培训,促进教师科技教育专业化发展
学校非常重视科技教师队伍的建设,在科技教师队伍的组织过程中,选择科技能手和高学历的老师加入科技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年轻,高学历、实验经验丰富,并囊括的了所有学科,如化学学科李亚雯老师(中科院硕士)、数学学科高振严老师(浙江大学硕士)、生物学科闫白洋老师(华师大博士在读)、物理学科张明丽老师(中科院博士)、社会学科皮德涛老师(华师大硕士)、机器人杨荣老师、创造发明傅炜旸老师,科技教师队伍齐全并相互协作。学校定期会安排科技教师参加宝山区和上海市的科技项目培训活动,做好以老带新工作,保持科技特色项目有较长期的连续性。为了促进科技教师不断进步,学校大力支持科技教师参加上海市和宝山区的科技教师培训,有些教师甚至参加两次以上的培训,在科技教师培训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对科技教育的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可以把科技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拿出来和专家教师一起交流,对我校科技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还举行科技教师讲座,请华师大的教授、少科站的专家和经验丰富的科技老师给科技教师做讲座,受益匪浅。
学校每个月都会组织科技教师开会,会议的形式各种各样,有时以研讨的形式针对科技教育的某些问题比如“课程教学与科技教育存在的矛盾”等问题进行讨论;有时是不同领域的负责教师进行工作汇报交流;有时也会以展示课的形式展示科技教育的开展情况,并进行评课和研讨,在学校和教师的不断努力下,我校科技教育的开展逐渐走向专业化。
三、学校科技教育硬件设施齐全,科技经费充足,举办冠名赛促进科技教育发展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科技教育硬件齐全,下设6个科技教育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创造发明实验室、微生物与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学校对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当前最为先进的设备仪器,比如机器人实验室投入资金50万元、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有名的机器人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购买了分光光度计、无菌操作台、数码显微镜等先进设备仪器,学校每年都会有一笔资金专款专用保障科技教育的顺利开展,学校并尝试以冠名赛的形式推进学校的科技教育,比如 “行知杯宝山区创新大赛”“行知杯宝山区明日科技之星”等。
四、教师投身科技教育课题研究,推进学校科技教育发展
学校科技教师为了更好的开展科技教育,不断对科技教育进行科研,2009年行知中学申报教育部、科技部项目“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2009IM010300)的实验学校,获得立项后,发挥我校特长,以智能机器人为平台进行“基于智能机器人的STEM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项目,在三年的研究中,我校围绕课题研究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大胆的尝试,多次邀请专家指导,先后进行了大量的研讨活动和教学展示活动,并于2010年9月-2011年6月开展实验班教学试点,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课题于2012年6月份结题,经项目组专家审核验收合格,由于我校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及其推广实用性,我校被项目专家组评为“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2009IM010300)项目示范学校。
四、重视科技教育策略,课程教学渗透和选修课并重
学校的科技教育策略各异,并在不断摸索中寻找了适合我们学校的方式,科技教育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有活力的课程资源,学校课程建设也为科普知识进入课堂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比如创造发明方面基本技术的操作训练、生物实验基本实验技巧的学习。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体现二期课改的精神,学校加强了基础课程中“科学与技术”和“劳动技术”的课程建设,因此课堂渗透科技教育不仅是推广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对课程教学的补充和完善。除此之外,选修课也是开展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高一年级每周四下午、高二年级每周二下午是选修课,很多教师都会将科技教育的内容开展选修课,比如今年我校选修课共53门,其中与科技有关的达到了34门,而且在自主性拓展型课程建设中鼓励教师自编教材,开设了多门科技类选修课课程,有《生活中的物理》、《化学与生活》、《化学实验》、《科技制作》、《生物实验与科技》、《机器人》、《网页制作》、《程序设计》等,这些课均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同时还进行“科技馆进校园”“生活中纳米科技”资料包的编写和实践,不仅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建设校园创新文化,加强科技教育教学工作
1、校园文化科技节为载体,加强科技教育
学校以每年11月份的“校园文化艺术科技节”为抓手,以科技社团为载体,以科技竞赛为激励,以个人与班集体结合的方式,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科技系列活动。学生参与率达100%,极大鼓舞了学生科技热情,涌现出一批热爱科技活动的学生。2012年校园文化科技节中学校组织了“低碳环保”演讲比赛,“节能、减排”宣传画的制作评比,让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并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张文华教授做主题报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2年校园文化科技节中学校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征集” 还邀请了上海市特级教师刘国璋老师为我校高一、高二学生作了题为“青少年科技创新课题方案”的科技讲座,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气息下,在活动中获取到科普知识,了解到创造发明的途径以及方法,感受到科技无穷的魅力,由衷地喜欢上科技,掀起了“我来试试”的浓厚氛围。
2、以科技类社团为载体,促进科技创新
科技类社团在学校的社团中占有一席之地,学校共有社团21个,其中与科技有关的占10个,比如生命科学协会、机器人社团、天文与气候社团等,尤其是机器人社团两次被评为“上海市中学生优秀学生社团”,社团活动丰富,比如生命科学协会社团组织给教师测血压等,并完成了许多生活有关的课题比如“三聚氰胺对斑马鱼的毒害作用”、“气孔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研究”、“香蕉皮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科技创新。
3、拓宽科技教育宣传的渠道
学校有计划、有主题地进一步拓宽科技教育宣传的渠道。积极订阅青少年科技报、中学科技杂志,做到每两位学生必有一份报纸或者杂志,让每一位学生了解科普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征文活动,从中不断发现科技新苗,挖掘学生的潜能。学校还通过黑板报、广播台、电视台这些传媒,充分拓宽了宣传力度和广度,另外学校还在校园网上增设了科技特色专栏,使科技教育通过网络媒体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学校还依托宝钢的优势,为学生的科技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学校定期邀请宝钢专家来校作报告,并组织参观宝钢,通过实地考察,感受现代化科学的伟大力量,激发学生爱科学、爱创造的热情。
六、加大科普力度,积极开展科技竞赛和科普活动
二期课改以来,研究型课程更是让学生兴趣和能力大大发挥,学校对高一高二学生每周开设一节研究型课程,通过各课题小组的活动,在有关教师的指导下,写出了一批有质量的科技小论文。
如今学校科技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如火如荼,创造发明的队伍不断扩大。学校专职科技辅导员傅炜旸老师带领的无线电测向、科技小发明、车模小组、竞赛(金钥匙、头脑奥林匹克等)小组今年继续为学校争得了繁多的荣誉。学校专职科技辅导员杨荣老师带教的智能机器人兴趣小组也已形成行知中学的特色科教社团,今年多次为学校在国家级、市级机器人比赛中获奖。学校科技辅导员闫白洋老师发挥生物专业的特长,组织了生物兴趣小组,积极参与相关的科技比赛中。各项市级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仅仅两年,生物科技已经在我校悄然升起,它又将成为我校的特色。
七、整合资源,构建校内外互动的态势
学校充分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在本年五月份初,学校组织全体高一学生去上海科技馆进行科技教育,还组织部分学生去参观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实验室、昆虫馆、地震馆等科普基地,并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行互动,请华师大教授来做讲座等。学校也重视科技教育工作的社会宣传,每年在区市级报刊杂志报到有关科技教育的内容。比如:《动手做报》第一版全版报道了我校科技资料包的撰写“科学资料包:我们这样传播与实践”,宝山教育增刊发表了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等。
八、近一年内取得的成绩
在学校领导正确的教育理念下,我校的科技活动做到了面向每一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发展科技兴趣与特长中去,投入到自主探究、主动创新中去,在今年市、区组织的科技竞赛中获得了比往年更好的成绩,2011年度我校被评为上海市青少年科普宣传教育先进集体,2012年度宝山区“明日科技之星”优秀组织奖。
1、学校评为教育部、科技部“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2009IM010300)项目示范学校。
2、智能机器人的获奖成果
时间 |
比赛内容 |
级别 |
等第 |
获奖学生 |
|
2012.06 |
2012RCJ机器人世界杯重量组足球比赛 |
世界 |
亚军 |
杨笑舻、朱秋明、王昊 |
|
2012.05 |
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上海选拔赛机器人篮球比赛 |
上海 |
二等奖 |
遇家轩、周诚 |
|
2012.05 |
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上海选拔赛机器人足球比赛 |
上海 |
三等奖 |
骆廷晟、杨心彧 |
|
2012.03 |
2012RCJ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区选拔赛DEMO组足球比赛 |
全国 |
二等奖 |
骆廷晟、杨心彧、杨春晖 |
|
2012.01 |
2012RCJ机器人世界杯上海赛区选拔赛重量组足球比赛 |
上海 |
一等奖 亚军 |
遇家轩、周诚、杨笑舻 |
|
2012.01 |
2012RCJ机器人世界杯上海赛区选拔赛重量组足球比赛 |
上海 |
一等奖 季军 |
骆廷晟、杨心彧、杨春晖 |
|
2012.01 |
2012RCJ机器人世界杯上海赛区选拔赛搜救比赛 |
上海 |
三等奖 |
虞天成、林正皓、徐智娅 |
|
2012.01 |
2012RCJ机器人世界杯上海赛区选拔赛搜救比赛 |
上海 |
三等奖 |
陆家明、戴杰宇、王妙韵 |
|
2012.01 |
2012RCJ机器人世界杯上海赛区选拔赛轻量组足球比赛 |
上海 |
三等奖 |
金紫怡、毛梦茜、王嘉晖 |
|
2012.01 |
2012RCJ机器人世界杯上海赛区选拔赛轻量组足球比赛 |
上海 |
三等奖 |
张磊、吴磊、王昊 |
|
2011.11 |
2011上海市机器人大师赛“绿色星球”主题赛 |
上海 |
二等奖 |
虞天成 张磊 |
|
2011.11 |
2011上海市机器人大师赛机器人常规赛——吞食天地 |
上海 |
二等奖 |
遇家轩 周诚 |
|
2011.11 |
2011上海市机器人大师赛“绿色星球”主题赛 |
上海 |
三等奖 |
杨心彧 骆廷晟 |
|
2011.11 |
2011上海市机器人大师赛机器人常规赛——吞食天地 |
上海 |
三等奖 |
吴磊 金紫怡 毛梦茜 |
3、工程类的获奖成果(指导老师:傅炜旸)
(1)上海市第22届青少年金钥匙科技决赛
一等奖 王佳俊(高考加20分)
陈 页(高考加20分)
二等奖 宋文燕 陈俞飞 陆沛杰 杨月
三等奖 徐皓威 黄 晨 王 达 伍 杰 王尧锋
(2)第22届金钥匙科技竞赛宝山选拔赛
一等奖 伍 杰 陈页瀚 朱成玮 史足音 肖梦真
邱 颖 王尧锋 吴 越
二等奖 黄 晨 王 达 李盼君 王佳俊 陈俞飞
张 月 张雨青 徐佳伟
三等奖 宋文燕 王丹妮
(3)第22届金钥匙科技竞赛宝山区选拔赛
三等奖 陆沛杰 施奕辰 王西子 王一丁 徐皓威
杨 月 李修文 张雨诗
(4)全国第十六届“星火杯”创造发明竞赛
(作品:电路断电自锁装置)
三等奖 游云翀
(5)首届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奖
赛复—科技之光新苗奖 朱亦扬
(6)市第27届科技创新大赛《教室内灯光照明节能系统》
三等奖 赵圣皓
(7)市第27届科技创新大赛《婴儿两用可脱卸便洗式鞋底》
三等奖 冯哲豪
(8)市第27届科技创新大赛《光控式饮水机》
三等奖 陈炜烨
(9)市第27届科技创新大赛《软管螺口微风吊扇》
三等奖 韩天元
(10)市第27届科技创新大赛《附带式手机电扇》
三等奖 万琳
(11)上海市第三届头脑奥林匹克亲子擂台赛
金擂奖 陈怡斐 杨静远 侯小茗 冯哲豪
应轶超
银擂奖 周宇凡 陶希凡 李 馨
铜擂奖 陈炜烨 万 琳 陈 婕
(12)区23届创造发明设计竞赛《吊塔的设计与制作》
一等奖 林云帆 邱天宇 朱凌琦 周雨晴
(13)区23届创造发明设计竞赛《创意风暴》
二等奖 李安娜 刘欣婷 史杰蕾
(14)区23届创造发明设计竞赛《临界超载免停式电枰》
一等奖 陈炜烨
(15)区23届创造发明设计竞赛《教室照明灯光自动节能系统》
三等奖 陈炜烨
(16)区23届创造发明设计竞赛《人行横道警示灯》
二等奖 陈 婕
(17)区23届创造发明设计竞赛《居家纱空清洁床》
二等奖 陈 婕
(18)区23届创造发明设计竞赛《居家火灾逃生绳装置》
三等奖 陈 婕
(19)区23届创造发明设计竞赛《耳机线收纳盒》
一等奖 李安娜
(20)区23届创造发明设计竞赛《夹耳式耳机》
三等奖 朱凌琦
(21)宝山区师生创意设计比赛
一等奖 黄志鹤
三等奖 周宇凡 韩天元 杜逸钦 徐润东
王方奕
(22)宝山区第二届“庙行杯“未来工程师大赛
一等奖 陈炜烨 王方奕
二等奖 赵 昕 韩天元 王思尧 冯哲豪
(23)宝山区中小学电子通竞赛
《电子飞碟制作、电磁陀螺制作、飞蝶飞远、飞碟飞准》
一等奖 朱凌琦 娄 明 周雨晴 李安娜
二等奖 李安娜 周雨晴 邱天宇 韩天元
三等奖 韩天元 邱天宇 邱天宇
4、其他科技类竞赛(指导教师:闫白洋)
1、27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三等奖:朱逸钸 李哲
三等奖:乔星宇
2、2012年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
宝山区明日科技之星:乔星宇
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演讲优秀奖:乔星宇
![]() |
|